境由心生

[ Home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仓央嘉措

        年幼时曾去过桃花源一观,得以一睹世外桃源的真容。果真是"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绿草如茵,桃花遍地,渊明祠在方竹掩映之下肃穆静谧。遇仙桥下流水潺潺,秦人洞口幽深奇异。整个人从心底里感到恬静,惬意。
        可后来同友人一同故地重游,感觉却迥然不同。山被开辟了,湖被挖开了,桥被筑起来了,渊明祠被扩建了。经过一番整改,桃花源的景致应是更添几分雅致,而我却毫无波澜,只觉些许失落。朋友说:"这大概是境由心生吧!"这还真一语道破我的心境,的确如此。曾经游历桃花源,是在儿时,无忧无虑,毫无顾忌;如今经历了世事变化,失去了往日的童真,看到桃花源的变化,又想起自己在变化中迷失了真我,顿时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那么何谓境由心生?
        这个词最初是从小学老师口中得知,也是受了老师的启发,我得以因兴趣进一步深究它的意蕴。"境由心生"这个词表示心情好坏影响人们看景物的美丑。可现实往往不然,境由心生还可以理解为: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但细细想来,境由心生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境由心生受阅历影响。
        我们常夸一个人"谈吐不凡",这样的人必定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之人,而究其言语的来源,语言定然是所见所闻所学所感的。对待一杯茶的味道,常人夸它"好喝",文化人却会说"味甘清新",语言的组织就像是连词成句,我们感慨是建立在所见所闻所学的词句上的,没有学过某个词,不了解它的意思,也就说不出。因此造成这样的差异是出于阅历的不同——即所见所闻所学的不同。境由心生就在这里明显体现出来了。
        "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故事便是这句话的完美诠释:据说,苏东坡经常占佛印的便宜,一日两人在一起打坐,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东坡却大笑说:"我看你像坨牛粪。"回家后苏东坡告诉小妹这件事情,小妹却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这个故事很像那些骂街,爆粗口的人,小孩子阅历少,内心纯洁,硬是说不出几句脏话,而他们阅历多,却满口污言秽语。因此由境由心生可知,他们所见所闻所学的大都是粗俗恶劣的语言,或是生活在肮脏糜烂的坏境,以至于污秽了心灵,所以才出口成"脏 "。
         第二,境由心生受经历影响。
         与阅历不同,经历丰富却不一定阅历丰富,因为阅历常常是建立在深刻的反思,经验的累积,学识的深厚之上的。所以经历仅仅只是所见所闻,还没有上升到所学所感。因为经历的不同,又常常导致境由心生的不同。不信诸君听我细细道来,有位老太出门骑个电动车,一位商人见了说她是去进货,一位退休老教师说她是去买菜,一位修车工却说是修车去的,后面老太下了车,进了菜市场,他们才知道退休老教师的推断是正确的。所以由此可见,境由心生受经历影响,因为退休老教师已过上了退休生活,每日的经历与平常老人无异,而另外两人接触自身职业相关的经历较多,所以不太了解老人的经历。对待残疾而乞讨者的看法也是如此,有过被骗经历的人会嗤之以鼻,而没有的人会好心地去捐钱。综上所述,境由心生很可能会暴露你自身的经历,所以千万不要口无遮拦。
        第三,境由心生受心境影响。
        境由心生,最常见的释意是:心情好坏影响人们看景物的美丑,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而这一点在古代贬官文学中最为突出。像柳宗元啊,被贬永州时写下了永州八记,其中一篇我们广为熟知的《小石潭记》就是王国维大师"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佳体现。柳宗元出门去山里玩,到了小石潭,本来是山水寄情,聊以慰藉 ,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他却写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明面上说鱼儿在游弋,私下里其实是在悄悄的说,这鱼儿就像我一般无依无靠,漂泊无根呐。后来的笔墨里描写景物又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已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的悲苦郁闷,想想也的确如此,因为其时他正被贬永州啊,山水再美,也掩盖不了"我"的忧桑。境由心生与莎翁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和老师谈话里就有说过,这里就不多作赘述了。范文正公写下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里迁客骚人对待岳阳楼之大观的态度也是境由心生的表现。下雨了,"我"不高兴,"我"觉得被贬了这景色还这么"凶猛","我"害怕,"我"要哭;天晴了,老天爷赏脸,"我"喝喝酒,吹吹风,"我"高兴。这都是境由心生,是景色的变化牵引心境变化吗?不是,是心情赋予了景物情感,使无言的景物化为有情。禅师对两个打坐的弟子说不是风声吵,是心里吵,也是同理。
        言语通常是一个人思想最直接的表现,所以关于境由心生,可取的是可以在说话的艺术中,表达得体的语言,充分体现自己良好的内在修养,并且能够通过语言了解他人的为人品性。



老古董

後面還有很長的故事

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遊京

是我

永生

墮海事跡

女人緣

舉頭三尺有神明

姑丈的小店

讀喬伊斯《都柏林人》之《死者》

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