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爺的劍》:一往情深

[ Home ]

     我決定最近寫得影評盡量不代入強烈的個人感情,看一看能否達到客觀冷靜的態度。直到今晚看了《三少爺的劍》,才發覺製定的計劃原來有所疏漏,我怎麽也應該在客觀冷靜前面加上五個字,比如「我去你媽的」。
     從學校東門向左走500米,用兩塊紙幣換一趟公交旅行,期間用時約一小時,轉車次數為二。彼時彼地在學校,我與電影院的距離相隔一個街區,此時此地在電影院,我的心與三少爺隔了一條長江。
     武俠與3d結合的電影開頭如同水墨畫卷的現實重現,長橋冷月、冰河飛雪,置身於如此景色的人心中必然陡生豪氣,可醉臥江心憑欄釣,千裏殺人不留行。 那一刻我幾乎是感動的,仿佛捕捉到曾經黃金時代遺留的影子。只是如今3D技術的進步讓電影從屏幕看世界跨越到透過玻璃看世界,更加震撼美麗。
     長橋之上,主角之一的奪命十三劍燕十三沿著長橋歪歪斜斜地走,頭發淩亂,口裏念:
   "恩一頭,怨一頭,天老地死復合求。"
    他看起來邋裏邋遢,還有些迷茫,帶著天地獨一人的孤獨。在那人前頭,有一位俠客正等待著。
    "你殺我兄弟,我定要為他復仇"
    文字沒有不對,但聲音不對,很僵硬,是讀不是說,但配角罷了,暫且不理。
    我坐在電影院,手支著腦袋繼續緊盯屏幕上的劇情發展,燕十三殺了人,卻被誤認為是天下第一劍客三少爺本人,一個人想要自己的價值被世人認可,殺了前面擋路的人往往是最快的方法。他為此獨自去了神劍山莊,穿越高高的巨木,踏入大堂,見到了三少爺。
    他的牌位。
    氣急攻心一劍劈了牌位很正常,被莊裏的人圍攻也很正常,但到了電影裏便哪也不正常。
    是燕十三嗎?不是,雖然他的面紋很好笑,莊主,也不是,那是龍套,對,就是龍套。
    他們的聲音太假了,氣勢是假的,憤怒是假的,情感是假的,連聲調變化都是死板的。你懂那種感覺嗎?古代的場景來了一群現代人,他們穿著同時代的衣服,但只要一開口你就知道是假的。
    場景開始給予的代入感消失,但尚算可以忍受。
    緊接著,雇傭燕十三殺死拋棄自己未婚夫三少爺的慕容小姐被拒絕,電影過場到了假死的三少爺那裏。
   厭倦江湖而心灰意冷的三少爺跑到妓院,那是一個足以讓細節考據派心肌梗死的地方。
    我說什麽好呢?我他媽的該說什麽?
    古代衣服沒有層次只有一條裙子一個褂子不是問題,妓院嘛!
    妓女頭上帶的全是建材裝飾市場質感的塑料假花也不是問題,可能當時不流行帶珠寶。
    妓女娃娃可以直接在禮教森嚴的古代向男主露出小腿和腳丫更不是什麽大的bug,武俠世界每個人都應該放飛自我。
    因此即使是齊劉海和活潑可愛的紮在腦袋一邊的單馬尾也是值得原諒的對吧?
    抱歉老子編不下去了。
    我只知道後來的劇情和眾位演員的演技簡直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拉不回來了。好好一部正劇結果電影院時刻回蕩著尷尬的笑聲。
    角色們的智商和劇情的設置前所未見,三少爺給小妓女出頭被捅了四五刀,小妓女問他"你疼嗎?"和"你會死嗎?"
   他不說我回答你,我很疼,不治療我也絕壁會死。
   為惡多年的燕十三,僅僅因為他人一句你不幫我們老百姓你就是大壞蛋,轉眼殺上妓院將幕後大boss的屬下大老板與一眾員工殲滅。
    窮人們為此張燈結彩,我真想問一下電影從頭到尾好好開著妓院,除了把逃走的妓女抓回來的大老板特麽的到底幹了什麽倒黴事值得你們這麽恨他,第一次見到如此炮灰的黑手。
    竹葉青(暗戀慕容小姐的屬下)對男主說:"你是我的魔鬼和噩夢。"(´,,•∀•,,`)原來古代就有魔鬼這個詞了,編劇你編劇本時睡眠不太好吧,辛苦了,好好保重身體。
   古龍大大,原來原著臺詞和自編臺詞之間可以有這麽大的斷層,三少爺的劍真的非常讓人長見識。
   到現在你們能看出我的評論非常帶有攻擊性,這不是一個合格的影評人該做的。但我不在乎,因為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已經非常讓人難過了,吹風受寒加上小感冒,那一顆在歸程中更加悲傷的心,已經不能承受更多了。
   至於可取之處也是有的,我很少見到一部原著改編電影不設置任何側重點,為了還原劇情幾乎把所有有點篇幅的情節都放上去。
  因此我們能看到墨跡的村莊互動和短短幾十秒的三少爺與未婚妻慕容小姐決裂戲。
   《三少爺的劍》側面證明了一個事實,小說很好,只是我們拍得不好。
    評價:五分取二分,給水墨河山與永遠的古龍。
    影評是爛影評,片也是爛片。
ps:
   看得話一定要註意竹葉青,一個用大學話劇演技水平和馬景濤式咆哮演繹心狠手辣的多情反派的小家夥,他從長相到演技都讓人有種投資人欽定的感覺。



《但丁密碼》:人類總是該死

《你的名字》與日本巫學文化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影評:古怪皮,貪婪心

酒吧遇見美人魚

家人的親密舉動

黑夜

這是勿忘我盛開的理想所在

幻想我的父親

別人的定義

分享喜悅

交流

共性與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