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式戀愛

[ Home ]

大學時的婚姻法課後小論文,我寫了一個不太像論文的題目的論文——《中國式婚姻中的布陣與棋子》,在那個時間段,我在超前地討論我對婚姻的看法,現在再回過頭去看,果然那個時候的我對婚姻的理解還是如此的淺顯和表面。雖然我仍然覺得大部分的婚姻其實就是買賣合同關系,不過這幾年包括自己經歷的婚姻,還有看到朋友、親戚經歷的婚姻,對這種「買賣契約」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顯然,婚姻因為有這層「買賣契約」的存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因為有一個基本準則存在,所以也不會大差離格到什麼地步去——頂多最誇張的就是:妻子為丈夫生下三個孩子,不僅三個孩子跟丈夫沒有血緣關系,三個孩子之間也是屬於不同的男性所孕,妻子安慰丈夫,有什麼過不去的,什麼孩子不是養,養大了還能給自己養老送終,有什麼不好的。
婚姻的劇本,總是受限於那幾個固定要素:婆媳丈婿、妯娌連襟、再不濟的就是上演點姐夫與小姨子、弟弟與嫂子這樣的不倫劇情,再能誇張的,要不就是媽媽跟女兒同時懷孕,符合多胎生育的政策需要,但又能牽扯出家庭倫理、輩分秩序發生深思的思考。
戀愛的劇本就要有趣得多,至少到今天還無時無刻可演各種花樣的戀愛劇本,一個比一個突破大家的想象力,因為不受契約的約束,所以才會有更多人們在戀愛中對「契約」追求時上演的悲喜鬧劇。
前兩天有個新聞,一個女子在與戀愛對象約會時,因為男子遲到,女子拿著錘子怒砸停在路邊的好幾輛豪車,稱自己的男朋友會對此作出賠償,這是對他戀愛遲到這種「不可饒恕」行為的「合理」懲罰。雖然這個新聞我覺得作為「梗」的概率更大,而且它還有一定的煽動性別對立的苗頭,但如果這個事件是真實存在的,我也不會覺得荒誕——因為戀愛是不會有任何劇本的,它可以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誇張和離譜。
戀愛劇本的有趣在於,它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橋段,雷同也好抄襲也罷,只要當事人樂在其中,那劇情就可以成為局內人覺得合理但是外人又覺得離譜的存在。一些在戀愛中束手無策的人,也可以通過模仿這些劇本,去考驗一個人對自己是不是所謂的真愛。然而,這些劇本卻又沒有固定的程式與結論,如何演出、進展到如何的結局,又多了許多不確定和意外。
以前我算是半個「情感專家」,因為總是言辭犀利、角度刁鉆地評價一些感情關系里的細枝末節。所以我過去還擁有一些確實會按照我的「方法論」去證明自己感情中是否存在「問題」的情況——畢竟被光環所籠罩,所以我都沒好意思告訴那群人,我的那些「方法論」並不是我的經驗之談,也不是從身邊那些「素材」收集而來——很可惜,我身邊的戀愛素材Visa匯率並不離譜,而且基本上都在我的預言範圍,所以沒辦法擁有強烈的「代表感」。而我得出這些方法論的方法很簡單——從人性最黑暗和醜陋的視角去推斷,然後促成某種可能的結局,然後再反推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如果換到現在,這種寫作邏輯就是典型的唯恐天下不亂的「製造焦慮」,但我向來用「最壞」的人性去揣摩一個人的行為,這件事情雖然殘忍,但至少是一種最壞結果的預判——然而現實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壞和蠢,這幾年的戀愛劇本,無論他們是不是因為短視頻流量的趨勢,它們開始變得畸形、醜陋,但既然它能有這麼多的受眾,也就說明這些畸形、醜陋的,甚至比我當時用人性醜惡推斷的劇情還要離譜和諷刺的劇情,是有人買賬的,那就一定會有人用這些「方法論」去比對和測試自己的愛情。
很可惜,我的「情感專家」身份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畢竟還有一群整天都活在粉紅色的泡泡之中的人,他們不允許別人對他們明面上都看得透徹的愛情,有任何的指點和評判,他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而那些感情中的「瑕疵」,不過是別人在嫉妒他們感情時的「無中生有」。以前還真有這樣的人,在同一個地方摔了兩次狗吃屎,甚至第三次還是被對方掰開嘴巴餵完屎之後,才意識到我當年對他們的警告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會在幡然醒悟之後突然找到我訴苦。
換作以前,我肯定會接下這樣的「案子」,因為這是非常值得被藝術再加工的素材。但是換到現在,「情感專家」的光環已經消散了,我又實在想不出在人心的黑暗面還能如何將感情的劇本推演到更加離譜的情節——所以我索性全部改成了「祝福」,祝福那些按照過去的觀察,一定會發生問題的感情——而在這種祝福的聲音當中,他們反而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感情是否真的如旁人的祝福那樣,他們意識到,那本戀愛的劇本,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發展,直到他們都意識到這場戀愛只不過是劇本的表演一樣。
你看,人就是這麼犯賤。



忌日快樂

惡魔的理論

風景畫

情人節的失落

關於南北所謂硬糖

瑣事

我擁有的唯有我自己

社會童話:《動物農場》

活法

四月三日事件

讓真理激動你自己

歲月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