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總結會讓下個月過得更好嗎?
[ Home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先要回答另一個與之相關的問題:「寫日記是客觀記錄還是主觀表演?」
寫總結有很多目的,但是一旦對外,就必須要重新討論一番。學生時代最煩的事情,就是要寫每次月考的總結。不是不會寫,而是翻來覆去就是那些口水廢話,半天說不到重點,還必須要湊夠和同學相互內卷的字數。老師會不會看單說,那些總結的目的到底是什麽,也模糊曖昧充滿了自我欺騙。
我寫過只有100字的月考總結,結果被老師痛批態度不好。我實在想不明白,明明簡單的一句話,非要翻來覆去地說,要細枝末節到當事人自己都不相信和執行的方法論,也不知道這個總結到底是寫給誰看的。
今年一月份的時候,還假模假式地在博客寫了一個月總結,過了兩天就刪除了。回過頭看,所謂的總結,既然要發布出來,它自然就多了一層需要表演的目的。其中的樂趣,就跟寫日記時,開始幻想如果有一天,人們在各種情況下看到這篇日記,那我是否在這篇日記里面把「該表達」的內容都表達清楚,把該「表演好」的角色給表演到淋漓盡致。
所以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過去將日記作為課後作業。一時半會我都沒有弄清楚,寫日記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交差,還是真的為了記錄自己一天都經歷過什麽。
當然了,那些喜歡總結的、總是把「分享」掛在嘴邊的、總期待著能有人能和自己心有戚戚的總結大家們,一定會以「總結的實用性」來反駁我的觀點。所以在這里,必須要再翻出我在博客常常提到的內容:我們在討論的不是對與錯,總結本身是沒有對與錯的。那些通過總結,把自己表演得非常完美的人,也沒有對錯之分,我甚至很崇拜這些把自己的個人形象維護得非常到位的人。
上一份工作,每周都必須要做總結——這個總結就極具「表演」難度。既然表現出這一周我帶領整個部門辛苦工作、又要呈現下一周的努力方向、但又不能被發現這一周我們在各種摸魚、還要避免被發現我的總結其實是在套用固定模板。因為這些廢雞巴話周一開會的時候還得翻出來原封不動的說一遍,也就是說,周末的那個所謂總結,只不過是「證明工作態度」的考核標準之一。
我試過兩周內容一樣的、假裝忘記上傳附件的、還有甘特表明顯就排列錯誤的——結果那個要求大家周末必須把周一還要說一遍的廢雞巴話都寫下來發布郵件的老板,根本也看不出來總結的內容到底有沒有問題,因為周一的時候他仍然需要聽一遍這些廢雞巴話,然後自己再說一堆廢雞巴話以證明新的一周開始啦。累一點的,就是每個月的總結。就好像有一個魔咒一般,如果這個月不做一個月度總結,下個月的工作就會得不到「祝福」,新的一個月後就會過得極其不順。不過我並不是不總結,而是我自己有一個只有我自己能看懂的甘特表,在追蹤每個人的工作進度。我有試過把它發送給老板,結果顯然,他需要看到的是那些更具有「表演人格」的廢雞巴話,所以我還是得被迫做一次將甘特表翻譯成廢雞巴話的工作——當然,我覺得這也是我的工作之一,至少它占比了薪水的一部分——周末寫一大堆廢雞巴話,然後周一開會再表演說出一大堆廢雞巴話,這算是一種「演出工作」。
因為總結要發布給第二個人看到,那總結就賦予了一層「要讓人看得懂」的義務。但凡遇到個玻璃心,怹巴不得把自己經歷和感悟都記錄下來,其中還要輔佐名人名言、或是某一個朋友的肯定,生怕自己被別人半點否定;「讓人看得懂」僅僅只是第一層,下一層就是「讓人看不懂」。這並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一種人格魅力塑造的基本手段——讓人覺得能看懂,但又覺得這個人內在復雜,明明是簡單的一件事,在怹這里,能詮釋出狗屁不通的大道理和理性的廢話,看懂了,別人就會發現怹其實是個再簡單不過的人,那自然就會對怹失去必要的崇拜和樂趣。再下一層,就是「表演」。總結的既然要對外,如果沒有「表演」這個屬性,那就失去了它的核心價值。表演的方面有很多,體現一個人的品味、一個人的邏輯、一個人讀了好多書看了好多藝術作品、一個人品味了人生百態……不過,怹是不是真的做到了這些,也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但既然寫出來了,這就是個悖論。
我過去有很多「每日油價總結」,從四個方面隨便寫點內容。不過不是對外的,我有時候「不小心」回看到它們,都覺得味同嚼蠟——都他媽是過去的事情了,總結了也沒用,有些坑下一次遇到該跳的還是得跳,看過的書該忘的還是忘得一幹二凈的。
就差我提筆把這些「總結」潤色一下,但轉念一想,這些總結給誰看啊,因為他真實得就是當下的我知道他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的模樣,隨手就把這些總結給刪了。我要總結的,懶得發表,可以總結為四個字「關你屁事」。怹們發表的,說了半天,演得火熱,通篇寫著四個字「關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