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智商真的配得上他們的財產嗎?

[ Home ]

如果你逛V2EX,大概就猜到我說的是哪個帖子。故事本身沒啥值得探討的樂趣,無非想要表達兩件事:一個是「我在上海要買房子啦」,另一個人是「我比其他有錢人更有智商」。而值得討論的,是這個帖子里面的一個常用的內在邏輯。
其實類似的討論以前也經常看到,而基本上「客觀中立」的視角都是從「原來有錢的人並不一定有智商」作為切入點。我其實從小就對這個命題有疑問:為什麽總是要討論這個話題,難道是因為這群人是因為比不過別人的財富,最後就只能用「智商」來碾壓對方嗎?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懂得如何「安慰」別人的人,特別是在明明就找不到任何安慰理由的情況下,或者說是去安慰那些明明就不值得被安慰的失敗者,在這些方面我都特別在行。
小時候有很多集體比賽,既然是比賽就容易有輸贏的時候。如何安慰那些明明就輸得一塌糊塗的人,還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才是真正贏家,不得不說是一種能力。比如接力賽,難免會出現因為掉棒落後的情況。如果這場比賽就這樣輸了,那那個掉棒的同學就一定會成為眾矢之的。要解救那個無端端的罪人,就必須找到一個全新的罪人——「當時就是因為隔壁班的同學站得太過來,導致我們班級發生了掉棒的情況」。只要能正確找到一個第三方的罪人,那內部矛盾就可以化解,那這個時候再找一個安慰的辦法——「如果不是他們幹擾,這個比賽肯定是我們贏的,如果不看先後,我們整個班跑的節奏很棒。」如果他們還不吃這套,那就再來點阿諛奉承的:「他們班派出的都是精英,我們班隨便找幾個人出來比賽,也只落後他們一點點。」——那個時候,他們應該還不知道田忌賽馬是什麽意思吧。
這種「安慰」看上去和「我比其他有錢人更有智商和腦子」看上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命題,但內核其實都是一樣的,就是看你要找到一個怎樣的角度,去跟別人比一個輸贏。比不了有錢,那就跟別人比智商,智商這個東西,只要沒有經過測試沒有那份數值的報告,誰都可以說自己是聰明的那個,而別人是真正的傻逼。
中國人有一個人不太願意透露給別人的處事方法(雖然很多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在處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簡單來說,就是拿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來比較,以此方法贏到麻痹。有人看見別人生了個男孩,自己生了個女孩,那你就跟那些生不了孩子的人比;有人孤獨單身看見別人結婚,那就跟那些結了婚出軌的家庭比,別人被戴了綠帽子,自己根本就不用擔心會被別人戴綠帽子呢。
而我的「安慰」方法里,大多數時候都必須要用到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方法。聽的人開心,說的人也容易把自己給騙進去。但有的時候也有危險,比如聽的人越聽越不對勁,結果說的人還把自己騙在里面,覺得自己的手段極其高明——這個時候,與其著急跟對方解釋,我聽出你把我當成傻子在安慰,還不如就裝傻充楞,看看到底誰才是被騙到最後的那個人。
但凡懂點腦子,就會發現這些安慰是單向邏輯,但人們向來喜歡是非對錯得論證。比如,我們拿了最長得部分去對比別人最短得部分,自然而然得,我們最短得部分就跟別人最長得部分與之平衡。雖然沒有進行比較,但是大家心中會有一種莫名的安慰存在。
所以小時候我不給面子地問過那些用「有錢人智商都低」來麻痹自己的人:「難道沒錢的人智商都高了嗎?」最終我得到的評價,都是父母對我的教訓——你這個孩子怎麽這麽沒有禮貌。
那難道我禮貌一點,就能看出他們是智商高了嗎?
很顯然,這種田忌賽馬的樂趣里有一個無法規避的漏洞——那些「安慰」是單向邏輯,反過來就不再適用了,但大家似乎都不太願意去面對這個已經存在的漏洞。
「有錢人智商都低。」
「那你沒錢,智商就提高了嗎?」



全球富婆通訊錄

因噎廢食的樂趣在於人不只是被噎死的

每月總結會讓下個月過得更好嗎?

小心地滑

入夏式

莫待無花空折枝

意識流與文字

沙堆遊戲

殉情遊戲

積木遊戲

獵巫遊戲

不是所有的蟲子都能變成蝴蝶